下书网 - 耽美小说 - 江山多锦绣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48

分卷阅读148

    发生了这种事情,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将马车停下来或是令它撞到没有人的那一边。但这不是现实,这只是承启给他的一道选择题,他想了良久,似乎明白了这个问题背后的用意。

“你或许会说将那两个人牺牲掉。”王淳道,“但我却想,无论牺牲哪一个,除非他们自己愿意,否则无人可以替他们选择。”

承启笑了笑。

“依朕的意思,常平给敛法能济得一户百姓,总好过无动于衷的任事态发展,只要它有一丝好处,便是有再多的弊端,也有执行的必要。”承启的眼神有些飘忽,声音中却透出无比的坚定。“哪怕那屈死的两个人因此怨恨我,只要能济得那四人我亦无悔。”随手取过手边的一本书,轻轻翻了两下,承启的声音有一丝苦闷,“为政者无私德……我如今便在驾驶这样一辆马车,我不知道我的方向是否正确,也不知道它会驰向何方,前进的路上会撞到些什么人,我能做的只有抓紧缰绳,去除眼前一切阻碍令马车永不会翻车。”

“我要看的不是一户、几户甚至几百户百姓的利益,我要看到他们的子孙,看到更多人。”翻开书的手指微微有些颤抖,“为了这后世的利益,他们只能暂忍一时之痛,可我却不知道这个‘暂时’要暂时到什么时候。”希冀自己的想法能得到王淳的理解,承启抬起头,却看到王淳向他摇了摇头。

“没有人可以替他们做决定,他们如果不愿意牺牲掉,你不能强迫。”走近承启,将他揽入怀中,王淳惊讶的发觉这几日不见,眼前的这个人似乎更加削瘦了,“这部法令不是不好,只是我却觉得没有必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做……”有些困惑的选择着措辞,王淳像哄孩子一样笨拙的拍打着承启的后背,“我觉得你说的对,不去做肯定是不行的,不去做,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似乎很高兴自己终于用到一个成语,王淳的手劲也不由大了几分,拍的怀中的人一阵颤抖。

“我有主意了!”从王淳怀里抬起头,承启一扫方才的失意与阴霾,满脸喜色,一双眼睛亮晶晶的望着王淳的脸,闪烁着慑人心魄的喜悦,直教这个抱了他半天的大个子侍卫恍了心神,再一次心跳如鼓,脸红到了脖子根。

49.常平给敛法



御书房里,承启几乎是苦笑着看着面前的一大堆奏折,果然不出所料,新制订的想要推行下去,遭遇到的阻力要远超自己的想象。回想起方才崇政殿上群臣激烈的辩论,承启不易察觉的轻轻叹了一口气。

除了新晋的翰林侍读学士杨衡,满朝的文武百官,甚至是那个一向以改革派自居的老狐狸杜醒,居然没有一个支持此部新法的!

这个局面已是大大出乎承启的预料了,杨衡先不说,青苗法改革的诸多条款大多出自他的手笔,虽然细节有待商榷,但眼下还是廷议阶段,便是承启也没有立即便将法令实施的打算,可是仅仅是抛出法令的大条文便引来如此多的反对声音……有那么一瞬间,就连承启自己也都认为这部法令是可笑的痴人说梦了。

这却要从三日前,杨衡递上的说起了。

在中,杨衡详细的分析了建宁朝的流俗积弊,如各地常平仓虽为储粮仓,但当地官府往往私自挪用常平仓粮食,寅吃卯粮,导致民间遇到旱灾、水灾后府库无粮要等朝廷救济;又如百姓大多无余钱,到了春季播种的季节常常要靠借贷才能买得粮食种子,便有当地的地主、士绅借此发放高利贷盘剥百姓,高利贷利息之重即便是秋后丰收,借贷的百姓也难以偿还,导致不得不卖掉田产,放贷的地主士绅借机兼并土地,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凡此种种,一桩桩一件件看得承启触目惊心,常平仓常年亏空的事他心中是有数的,无奈积重难返,也不好急于这一时,倒是那土地兼并的事情如若放任不管,失去土地又迫于生计的百姓很可能聚集成绿林、赤眉那样的匪类,那便是可能动摇国本的大事……

杨衡的主意倒也简单,先是派出提举官核查各地常平仓内余粮,然后命令各地知县在春季时以常平仓的粮食为本钱,向需要借贷的百姓放贷,利息为二分,待秋后百姓卖了粮有了余钱再归还府库。如此一来一往,常平仓的粮食没有挪用之虞,又可解救百姓的燃眉之急,使他们不至于被高利贷所扰,同时二分利息归于国库,等于又为永平朝平添了一项收入,实在是一举数得的好办法。

然而就是这么个一举数得的好办法,承启与杨衡私下商议了诸多细节,在可能徇私舞弊的地方都特意想出了解决办法。为了这本札子,杨衡几乎亦可说是绞尽脑汁,然而今日在朝堂上公开廷议,居然就听到了如此多的反对之声。

“试问若有刁民秋后不肯还与钱粮,若何?!”

“自有借据保人,及官府衙役!”

“若有五等户冒充一等户,借机多借钱粮,到期却又无力归还,若何?!”

“自有士绅乡老,且十户一组联合做保,此举不足忧也!”

“荒唐荒唐,此举实乃与民争利,有违祖宗之法有悖圣人之道也!”

……

朝堂上,杨衡舌辩滔滔,可惜他以一人之力,在诸多大臣不约而同的摇头声中,气势也渐渐弱了下来。

承启不动声色的看着,末了对此事不发一言直接退朝,他用沉默的态度来表示自己对这部札子中想法的支持,然而这种态度并未让杨衡的处境有所好转,相反,今日的廷议为他招致了更多的攻击。

这种状况,难道不是一开始便预料到的吗?

承启不由苦笑,在百姓最需要的时候由官府借给他们钱粮无疑断掉了许多放高利贷的人的财路,虽然没有人明说,但这些朝堂上的公卿们哪一个在家乡没有上百顷田地?又有哪一个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以及自己的族人从未放过高利贷?此举无疑是让他们不能够再继续兼并百姓的田产,直接触及了他们的利益,也难怪他们会有这样大的反应……

只是这朝堂上的反应,比预料中的未免大太多了。

承启不由感到失望,即使这个结果一开始便曾设想过,但他怀抱着一腔雄心,难免还是要感觉到失望的。满朝文武,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去想百姓的疾苦?他们始终都是士大夫呵……好在杨衡的出身并不高,承启突然有些庆幸自己提拔了一名落魄的士林举子,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如此坚定的站在那些士大夫的对立面上,却不知他这个刚刚接触到权利与政治的人,在食髓知味后还能撑上多久。

还有一个人!脑中灵光一闪,连承启自己都尚为察觉,口中便几乎同时吐出那个人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