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 经典小说 - 唐寅在异界在线阅读 - 第699节

第699节

    阿木柯的族人没有让唐寅和艾嘉失望,他俩仅仅用了三天的工夫,就顺利出了盘岭,并用猎鹰把消息传回给到风军大营。

    接到这条消息后,唐寅十分高兴,现在他要做的就是等,等百战军从莫军的背后杀到,己方前后夹击盘岭内的莫军,大事可成。

    可是,事情并没有他想像中的那么顺利。

    又过了数日,地网的书信再次传回,这次是由常都传回来的,书信中的内容是由百战军的主帅聂泽亲笔所写。在信中,聂泽明确地表示,百战军已无折回盘岭的可能。

    并非聂泽不服从唐寅的命令,而是现在百战军确实撤不回去了。自从知道风军攻占了泽平郡的郡城常都,莫国朝廷大为震惊,由镇江直接抽调了二十万的中央军赶往泽平增援,同时邵方还下令,命泗水和田阳二郡分兵增援泽平。现在,莫国的三路援军已由东、西、南三个方向挺进泽平郡,并迅速向常都聚拢,对驻扎于常都的百战军已形成三面合围之势。

    现在百战军若是撤离常都,北上攻打盘岭,恐怕都走不到盘岭,就得被莫军追上,到时三路莫军围攻百战军,即便贞人再骁勇善战,怕是也会吃大亏。所以此时的百战军只能留在常都,以常都的城防做倚仗,与莫国援军决一死战。

    可以说百战军的局势比唐寅那边要危急得多,三路莫国援军,合计不下六十万众,来势汹汹,百战军自身难保,非但帮不到唐寅那边,反而还急需以唐寅为首的风军突破盘岭,前往常都增援。

    聂泽的书信传回到风军大营,令风将们一片哗然,想不到,莫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竟然又集结起规模如此庞大的军队。

    俗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莫国可是传统强国,虽说在第一次风莫之战和伐贞之战中都有所损失,但还未伤到全国的元气,而且莫国已长达百余年没有战事,人丁兴旺,轻壮众多,这使得莫国具备极强补充新兵的能力,只要没把莫国一棒子打死,只要没有彻底摧毁莫国的朝廷,以莫国雄厚的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恢复鼎盛的军力。这也正是莫国的可怕之处。

    唐寅这边受盘岭所阻,百战军那边又要面对六十万莫军的合围,风军出兵莫国的优势期已然结束,现在开始进入到两军恶战的时期。

    由于战事渐渐变得艰难,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想起玉、安、桓的三国军队。

    现在风军急需玉、安、桓三军挺进莫国,从而牵制莫国的中央军,为己方赢得机会,但三国却迟迟没有发兵,更准确来说,三国的军队迟迟没有进入莫境。

    其实,玉、安、桓三国的军队都已囤积于莫国边境,之所以没有突破进来,主要有两个原因。在风国刚刚出兵莫国的时候,川王肖轩就已放出话来,风国对莫国的战争是野蛮的入侵,任何公国都不应站在风国那一边,不然就是与正义为敌,与川国为敌,川国日后定要对其采取报复。

    肖轩如此直截了当的威胁对于安、桓二国起到极大的威慑作用,两国想出兵莫国,想和风国一起瓜分莫国的领土,但又不得不顾虑川国那边,所以两国的大军虽在莫国边境集结完毕,却不敢贸然进入。说白了,这两国也是在等,等风莫之战出现明显的优势方。如果莫国占有了压倒性的优势,那么他们也就放弃出兵莫国的打算了,站在川国这一边,如果风国占有了压倒性的优势,那么吞并了莫国的风国在国力上已不会比川国弱,他们也可放心大胆的站在风国那一边,不再怕川国日后报复。

    至于玉国,它没有安、桓二国那样的顾虑,不管玉国听不听川国的号令,以玉国和风国的关系,它都是川国的敌人,现在玉国只能站在风国这一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玉军没有进入莫国,不是玉军不想进来,而是没有打进来。

    玉军出兵莫国的地方是泗水郡,要进入泗水郡,就必须得拿下莫国的边境城邑赤龙坛,赤龙坛的位置比较特殊,背后靠山,前方是洼地,攻城本就不易,而要攻打赤龙坛,还得由下往上打,难度更是倍增。莫国守军在赤龙坛内以逸待劳,坚守城邑,玉军发动数次猛攻,结果都无功而返。打不下赤龙坛,玉军就不敢贸然深入,不然后勤被断,玉军的形势就得大危。

    玉、安、桓三国的军队,一方面是想进入莫国却打进不去,一方面是心存顾虑,可以进去却又不敢贸然行动,正是因为这两点原因,才使得玉、安、桓三国的军队迟迟没有挺进莫境,配合风军作战。

    各地方的情报源源不断地传进风军大营,好消息基本没有,全是不合人意的坏消息。知道安、桓二国的军队在边境按兵不动,风将们无不大骂两国厚颜无耻,当初答应得好好的,说好了要合力灭莫,现在倒好,两国的大军全抱着观望的姿态,简直就是反复无常的小人。

    唐寅心里也是恨得牙根痒痒,象安、桓这样的国家,当真是难以共谋大事啊!只是恨解决不了问题,就算现在他把两国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一遍,也不可能把两国的军队骂进来。

    眼前最要紧的是,得赶快对莫军取得优势,不然的话,战事一旦长时间的拖延下去,川国可能会插手,安、桓二国也可能倒戈到川国那边,与川、莫两国联手和自己为敌,到那时,弄不好就会形成第二次伐风同盟呢。

    风军要对莫军取得优势,必须得先消灭泽平郡内的莫军主力,要想消灭莫军主力,只靠百战军自己是远远不够的,还得靠全军的配合,说来说去,突破盘岭还是重中之重。

    这时候,唐寅已然下定决心,哪怕全军付出再大的损失,也得尽快攻破盘岭,和百战军汇合。

    唐寅强攻盘岭的命令还没下达,倒是盐城方面先来了飞鸽传书,内容是出自于军政堂。

    军政堂对目前风军的形势做了详细的研究,随之也改变了当初设计的部署,现在他们为唐寅又提出一个新方案,果断放弃盘岭,撤出泽平郡,改攻泗水郡。

    现在驻扎于泗水的莫军已经接受邵方的调派,过半的兵力进入泽平郡去围剿百战军了,泗水的兵力空虚,己方进攻泗水,一是可占领这个战略要地,其次,又可帮玉军打开莫国的门户,协助玉军,进入莫国。

    不过,这个方案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假象。按照军政堂的预测,己方的大军一旦撤出泽平,那么驻扎于盘岭的莫军也定会退出盘岭,和另外的三路莫军一同去围剿常都的百战军。

    所以,己方的军队要撤出泽平,就得撤的大张旗鼓,而在暗中,悄悄留下一支军团埋伏于盘岭附近,只要驻扎于盘岭的莫军一退走,这支军团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盘岭。

    若是莫军没有上当,即便看到己方的大军撤走也不为所动,继续留在盘岭,那么己方就把改攻泗水的假象变成真实,用百战军做诱饵,吸引莫军主力,己方趁机拿下泗水,与玉军汇合。

    可以说此举是一计两用之策,如果莫军受风军假撤退的蒙蔽,那么风军就顺势占领盘岭,如果风军的举动没有骗过莫军,那也没什么,就改佯攻为真攻,占领泗水。

    唐寅看完军政堂提出的这个方案,忍不住连连敲打自己的额头,军政堂的这个新作战方案说起来复杂,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熟悉历史上那么多战例的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不需要仔细琢磨,单凭直觉唐寅就已断定军政堂提出的新方案是条良策,他随即召集军中众将,把此计公布下去。

    第379章

    唐寅公布军政堂的新作战方案,他根本就没让众将去讨论此方案到底可不可行,直接就商议执行该方案的具体细节。

    要做出主力撤退的假象,同时悄悄留下一个军团做埋伏,无疑那个留下的军团要担负重任,人们谈论的重点便是到底留下哪个军团。

    首先,众人一致排除了第九军。第九军是骑兵军团,还是重装骑兵,阵前杀敌可以,但攻城掠地还得靠步兵。剩下的平原军、飞龙军、直属军三个军团都可以做考虑的对象。

    最先站出来请缨的是萧慕青。

    就步兵而言,平原军的战力那可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以萧慕青为首的全军将士肚子里还憋着一股久攻不下的怨气,留下平原军做埋伏,似乎是再合理不过的了。

    不过唐寅却不同意,平原军的名气太大,也太扎眼了,如果全军撤退时,平原军不在其中,很容易会被莫军的探子看出破绽,使己方的计谋功亏一篑,直属军也不行,原因和平原军一样,在唐寅看来,最应该留下又最不容易暴露目标的就是飞龙军。

    飞龙军是以宁人为主的军队,在风军中的表现还不错,也只能算不错,名气远不如平原军和直属军,另外,飞龙军的兵力是十五万,留下十万,还有五万人可撑场面,不至于让莫人起疑。

    听完唐寅的分析,众将纷纷点头,觉得有道理。见众人都不反对,唐寅拍板,振声说道:“这此,就由飞龙军抽调十万将士,埋伏于盘岭一带,由我和左将军亲自率领。”

    众人闻言,脸色同是一变,包括左双在内,异口同声地问道:“大王也要留下?”

    唐寅笑了,说道:“此战关系到我国对莫之战的成败,如此重要的一战,我怎能不在?”说着话,他眯缝起眼睛,目现精光地幽幽说道:“军政堂的方案没有问题,这次,我势必要拿下盘岭,打开莫国的这道门户!”

    见他的态度如此坚决,众人也就不再相劝了,其实,这次作战方案的风险也不是很高,只要莫军上当,己方便可轻取盘岭,大王要留下督战也未尝不可。

    没有经过太多的争论,风军这边就把新的作战方案敲定下来,风军主力做出撤退的假象,而以唐寅、左双为首的十万飞龙军则秘密埋伏在盘岭一带,至于埋伏的地点,那太好找了,盘岭那么大,随便哪个犄角旮旯藏下十万大军都是没问题的。

    长话短说,三日后,盘岭的莫军主将袁诚突然接到报告,称对面的风军已经撤退了。

    袁诚听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前几天风军刚刚打下己方的第四座营寨,令己方损失惨重,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撤退了呢?

    他不太相信手下人的禀报,亲自带人去往第五座营寨,上到寨墙,向对面眺望。

    远远的,只见第四营寨的寨墙上还挂满了风军的战旗,营寨的大门也是紧紧关闭的,哪里有半点撤退的迹象。

    看罢之后,他心中大为恼火,令人把‘假传战报’的士卒直接处死。

    这时候,第五营寨的主将急忙站出来阻拦,向袁诚言之凿凿地说道:“将军,风军确实是撤了,末将刚刚派人去打探过,营寨里现在已是空无一人,风军也跑得一个不剩了。”

    如果说下面的士卒敢假传战报,袁诚或许还认为有可能,但第五营寨的主将也这么说,就由不得他不相信了。

    不过他还是派出自己的侍卫,让他们去往第四营寨瞧瞧,看风军是不是真的撤走了。

    很快,他派出的侍卫返回,带回来的消息一样,第四营寨里确确实实没人了,已然变成了空营。袁诚听完,愣在当场,风军竟然真的退走了,是什么时候撤退的?又为何原因撤退?现在他心里已说不出来是忧是喜,怔住好一会才回过神来,对周围的众将大声喊道:“你们都先愣在这里做什么?快派人去打探啊,看看风军都撤到哪去了!”

    “是、是!将军!”众将们一窝蜂的向寨墙下跑去,纷纷派出各自最得力的部下,出去打探风军的消息。

    袁诚则在众多侍卫和军兵的保护之下,亲自到第四营寨查看。

    别看寨墙上风旗林立,实际上,营内已是空空荡荡,风军把能带走的都带走了,很显然,风军的撤退是早有预谋,而非临时决定的仓促行动。

    哎呀!袁诚暗暗跺脚,早知道风军要撤退,自己应该引兵追杀才是,这次可错过了大好的战机啊!不管怎么说,风军撤走,自己成功保住了盘岭,就算先前犯有丢失郡城之过,这回也总算是将功补过了。袁诚心里长长松了口气,连日来的压力一下子消失,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仿佛一瞬间年轻了好几岁。

    当天下午,莫军的探子纷纷返回,带回来的消息一致,风国的平原军、直属军、飞龙军、第九军合计四个军团已然退出泽平郡,正改变方向,向泗水郡进发,看样子,风军已放弃攻打泽平,改攻泗水了。

    只要风军不打泽平,那就是事不关己,不过袁诚还是装出十分担忧的模样,把风军的动向传书于镇江。在传书中,他没有重点描述自己是如何带领部众英勇作战成功抵御住风军的,只是轻描淡写地讲了自己抵御风军一月有余,最后久攻不下的风军只能被迫放弃,改攻泗水,并请大王提醒泗水方面,早做应战的准备。

    能把数十万众的风军挡住一个多月,使风军毫无办法,只能撤退,其中的功劳,已不言而喻。

    以目前的战局来看,他当初故意放百战军进入泽平郡腹地的做法还真做对了,现在的百战军已成为瓮中之鳖,被死死困在常都,全军覆没,只是时间问题。

    战局就是这样的瞬息万变,也是这样的令人感觉不可思议。自以为大难临头的袁诚随着风军主力的撤退,一下子变成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奇才。

    邵方在接到袁诚的战报之后,亦是大喜过望,连赞袁诚深谋远虑,是个天生的帅才。唐寅以为莫国好欺,这回怎么样,撞了南墙,还把费尽苦心得来的贞人军团丢在莫国,正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令人痛快。

    在接到袁诚战报的当天,喜出望外的邵方便嘉奖了袁诚,爵位提升一级,赐伯爵位,并封其扫北将军号,军阶上将军,品级正一品。

    不过,袁诚在泽平也仅仅是挫败了风军,这场莫风之争还远没有结束,根本袁诚的情报,风军是向泗水进发,要去攻打泗水。

    莫国的大臣们纷纷向邵方讲述泗水的重要性,一旦让风军打下泗水,不仅使己方失去了西面门户,还为玉军打开大门,使玉军得以进入莫国,无论如何,泗水也是不能丢失的。

    邵方赞同大臣们的分析,但现在再从镇江派兵去增援泗水,似乎也有点来不及了。

    大臣们也是这样认为的,想救泗水,还是靠泽平,毕竟己方近百万的大军都在泽平,而泽平又紧邻泗水,由泽平出兵,最为合适。

    “可是,云集在泽平的大军是为了对付霸占常都的百战军,现在调动大军去往泗水,那百战军怎么办?”邵方忧心忡忡地皱起眉头。

    “所以说,要救泗水,就得尽快解决百战军。”左相郭辉摇头晃脑地说道:“现在,我国的三路大军已然困住常都的百战军,大王还可让驻扎于盘岭的袁将军率兵南下,与三路大军合力围攻百战军,到时,近百万的大军展开猛攻,就算贞人再凶狠,再勇猛,也难是我军的敌手啊!”

    邵方边听边点头,还没等他表态,太傅张荣也站出来说道:“左相所言极是,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何况袁将军麾下还有二十多万将士呢,我军只有在常都速战速决,方能解泗水之危!”

    大将军李进接道:“袁将军携挫败风军主力之余威,参与常都之战,定会让我军将士士气大振,全歼百战军,指日可待!”

    左相、太傅、大将军三位重臣的口径一致,皆认为调派袁诚参与常都的围歼战最为合适,邵方不再犹豫,点头应道:“就依三位爱卿之见,本王这就给袁将军传书!”

    其实,郭辉、张荣、李进三人的提议并没有什么不对,既然风军主力撤退,去改攻泗水了,那么再把二十多万的大军驻扎在盘岭就太浪费了,现在泗水危急,泽平这边急需速战速决,抽调盘岭的驻军参与对百战军的作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谁又能想到风军的撤退只是个幌子,用的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

    在邵方的授意之下,镇江方面给盘岭下达了围攻常都的命令。接到命令后,袁诚没有多做考虑,立刻下令,留下两万将士驻守盘岭,主力大军随他南下,返攻常都。

    第380章

    袁诚率领麾下主力向常都进发,在离开盘岭的时候,包括袁诚在内,许多将士都发现头顶上空盘旋着几只硕大的黑鹰。

    盘岭这一带本是没有鹰的,现在却突然出现数只黑鹰在空中飞来飞去,人们心中都大感不解。

    “这该不会是有什么预兆吧?”袁诚也是个挺迷信的人,他仰头望去空中的黑鹰,面色凝重地喃喃嘀咕着。

    一旁的谋士沈元耳朵尖得很,听闻袁诚的嘟囔声,他噗嗤笑了,乐呵呵地说道:“将军,这即便是预兆也应该是好的预兆。”

    “哦?”袁诚心中一动,笑问道:“沈元先生此话怎讲?”

    “鹰击长空!”沈元说道:“这显然预示着我军南下作战,可大破敌军,再立奇功!”

    “恩!”听完沈元的话,袁诚的心里别提有多敞亮了,通体舒畅。他仰面而笑,连连点头道:“借你吉言!”

    莫国的四路大军,合计八十多万的兵力,合围常都,把常都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此时,百战军业已全部龟缩于城内,严阵以待,作好了坚守城池的准备。

    攻坚战,守军本就占有地利的优势,再加上贞人善战,三十多万的百战军死守孤城,莫军兵力虽众,但想强行攻进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袁诚一众到来之前,莫军方面已经做过两次强攻,但结果都是在百战军的顽强抵抗下铩羽而归,损兵折将不少,等袁诚帅军赶到之后,莫军又做了一次全军强攻,可最终仍旧没有撕开百战军的防线,常都仍然牢牢掌控在百战军的手上。

    这三次大规模的攻城,百战军固然死伤不少,莫军方面也是伤亡惨重。

    四路大军的主将聚在一起,商议对策。现在,人们心里都已有了共识,欲强攻常都已然不太现实,但用什么办法可以突破百战军的防线呢?

    这时候,沈元又站出来说话了。他微微一笑,故意问袁诚道:“将军,百战军有多久没有接受补给了?”

    袁诚先是一愣,紧接着说道:“自百战军越过盘岭,盘岭就一直控制在我们手上,这段时间以来,百战军都是没有后勤补给的。”

    “是啊,现在算算,已有月余。这么长的时间里,百战军自身所带的粮草也应该消耗得差不多了,就算他们在占领常都的时候掠夺了一批粮草,但也养不起数十万众的大军。以属下判断,现在百战军内粮草已严重不足,我军无须强攻,只要再困它个十天半个月,便可以活活饿死敌军,到时常都不攻自破,我军坐享其成,以逸待劳,岂不痛快?”沈元含笑说道。

    听闻他的话,另外三军的主将不约而同地拍下巴掌,其中田阳军的主将何聪更是高挑大拇指,赞道:“先生妙计啊!我军虽然强攻不下常都,但困住里面的风军还是没问题的。”

    “没错!”恍然大悟的袁诚也是大点其头,笑道:“破敌为下,攻心为上!百战军粮草不济,时日一久,不攻自破!”

    在沈元的提议下,莫军放弃持续强攻的战略,改攻为守,准备困死常都城内的百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