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还天下万民一个太平盛世!
书迷正在阅读:时之黄金(女强/主姐弟/nph/全员年下/BG)、远在天边(H)、【快穿】一觉醒来穿进了性爱世界、完成色情扮演任务才能通关(出轨,1v1)、东山客27号【前男友为何变态1V1】、他的角好像很敏感、卿卿渡我 H、太阳(四爱)、【我英】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包養、武道霸主
朱瞻墡作为监国,并没有立刻调度锦衣卫进行收网,他还在等,等陛下离开京师。 虽然陛下说了圣旨已经颁下,他已经是监国了,有调动锦衣卫的权力,但是陛下仍在京师,那陛下就是京师唯一的天! 忠诚! 这个时候调动锦衣卫,岂不是遂了陛下的意? 就如同站在北镇抚司门口,大声的叫喊着,孤,襄王要造反! 他襄王做事,向来保命为先。 费亦应很快就赶到了讲武堂,十分利索的行了个三拜五叩的大礼,三呼万岁,长跪不起。 朱祁玉打量着费亦应,这是一个很精明的商人,即便是考中的进士,依旧不掩其商人底色。 “平身,朕叫你来,是让你说说当初拆股认筹的做法。”朱祁玉叫费亦应来,就是想了解费亦应倒腾股权拆股认筹的细节。 费亦应不敢欺君隐瞒,自然是竹筒倒豆子,从头到尾,说的明明白白,怎么空手套白狼,怎么寅吃卯粮,用三十万银币滚到了七百万银币的盘口。 朱祁玉听着不住的点头,费亦应是个很精明的商人,是风口上吹上天的那头猪。 可惜,他摔得也很惨,被魏国公放弃,被同姓之人背后狠狠的捅了不知道多少刀。 “听说横林费氏请你回去主持大局,你怎么想的?”朱祁玉拿着茶杯,看着费亦应问道。 费亦应一愣,随即摇了摇头说道:“陛下有所不知,当初臣一心科举,好不容易中举,可是父亲死的不明不白,只好扛起了费氏大旗。” “这家主之位一坐就是十年,费氏从当初朝不保夕,到今天如此规模,臣不自谦,是臣之功,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叫臣回去了。” “臣对得起他们了,既然他们要家主之位,臣给了,就没想着再拿回去了。” 费亦应的语气不疾不徐,泰然自若,横林费氏跟他费亦应有什么关系? 他对的起横林费氏的养育之恩。 朱祁玉这才点头说道:“你这次随行护驾,随朕南下。” 次日的清晨天刚刚蒙蒙亮,大明皇帝的车驾就收拾停当离开了泰安宫。 这次扈从南下的第一臣工,是大明少保于谦和最近崭露头角夺得了冠军旗的成国公朱仪。 于谦作为大明实质上的宰相,百官之首,京营总督军务,留在京师,即便是于谦自己不想当皇帝,也会有人给于谦黄袍加身。 给于谦黄袍加身,不是为了让于谦真的做皇帝,是为了杀掉于谦。 大明皇帝的护城河实在是太过于厚重了,于谦作为这一切的基石,用黄袍加身的方法杀掉于谦,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很可惜,这一次于谦再次扈从陛下南下,不给任何人机会。 皇太后、崇王朱见济、稽王朱见深,也在扈从的路上。 只是,朱见济和朱见深走的路线和朱祁玉并不相同。 崇王和稽王将会从永安门出,至保定府、真定府、从大名府入河南、过河南府、开封府、从南阳府入湖广、过襄阳府、德安府、从武昌府沿长江而下,至南衙与皇帝回合。 而朱祁玉作为皇帝,依旧延着当年亲征平叛的路线,出朝阳门至通州,延运河而下,过济南府不入、直奔徐州、淮安、扬州入南衙。 一如当初大明军分兵两路平叛。 夜色渐澹,白象拖着先导车,朱仪扛着龙旗大纛坐在白象之上,身后是旌旗招展,无数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悠扬的号角声在朝阳门的城头吹响,擂鼓之声,响彻城头,无数的前腔封死的礼炮,点燃了火药,轰鸣声传遍了全城。 嫡皇叔、襄王、监国带领这文武恭候在朝阳门外。 文官以胡濙、王直为首在朝阳门的北侧,宁阳侯陈懋带着勋戚、负责守备京师的杨俊带领着四威团营的四名指挥使站在南侧。 杨俊想要扈从陛下南下,但是最后昌平侯的身份,让他只能留在京师。 太监们声声传递着陛下驾到,陛下的大驾玉轳出现在了朝阳门外。 朝臣们行三拜五叩大礼,恭送陛下南巡。 朱祁玉极为平静的站在轳车之上,示意群臣平身,兴安又念了勉励群臣的圣旨之后,整个车驾缓缓向着通州府而去。 等到离开了朝阳门,朱祁玉示意车驾暂止,他换上了曳撒服,这是一种大明的戎装,也是鞑清黄马褂的原型,衣式较紧窄且下裳亦较短,便于骑马。 曳撒服和飞鱼服,莽服这类一样,都是御制赐服,能获得赐服的文武都是深受皇帝信任的人。 朱祁玉其实很不喜欢礼部折腾出的欢送仪式,他比较讨厌这种繁文缛节。 朝臣们很忙碌,朱祁玉也赶行程,这大早上,折腾了将近两个时辰,这个大的仪式才结束。 朱祁玉稍微流露出一点不愿意朝臣迎送的意思,礼部尚书胡濙就直奔讲武堂聚贤阁,讲了一大堆的道理,国之大事,在祀在戎,陛下不能只重视戎事,而忽略礼仪。 胡濙年事已高,朱祁玉也不愿他为了这些事着急上火,便应了胡濙。 该配合演出的时候,不能视而不见。 朱祁玉的随行人员并不是很多,把侍寝兼太医的冉思娘主仆算上,他这次南下,扈从人员不过千人。 而且沿途除徐州外,不入城池,沿途一应巡抚、三司、府州县主、左贰不用接驾。 徐州乃是四战之地,南衙的门户,这里是必然要进城的,而且朱祁玉在这里,还有行宫,依云龙山而改建。 之所以不让地方官员觐见,绝对不是朱祁玉要趁机休假,想要摸鱼,而是沿途接待,靡费消耗极大,这些接待他这个皇帝的花费,最后都要加诸到百姓的头上。 承受代价的,永远是那些最穷的百姓。 朱祁玉打马前行,看着通惠河上,极少的漕船,有些感慨的说道:“于少保,上次朕出朝阳门,还是在景泰三年,御驾亲征,即便是南衙僭朝作乱,但是这通惠河上,百舸争流,无数的纤夫喊着号子,拉着平底漕船,日夜忙碌。” “朕还记得当日的情景。” “今日冬序至,咱大明一无战乱,二无天灾,这漕船只有这么二二三三,朕之过也。” 朱祁玉想到了柳七的失业,拥有一定生产资料的柳七,都因为没有生意,不得不卖到了漕船,躲避这凌厉的冬序。 即便是通过海路而不是通过水路的江南米粱,一般也会来到通州集散。 所以这漕船少了,是冬序的原因,并不是时节的缘故。 “这怎么是陛下的过错呢?是臣等未能辅左陛下开创蒸世,乃大明百官之过。”于谦非常确信的给大明冬序定了性,是百官的错。 陛下不会有错,陛下也不能有错。 大明朝臣没应付过这种事,能够借鉴的历史经验也非常的少,群臣们也都非常惶恐,他们也是第一次面对冬序。 “钱荒引起了恐慌,大明上到势要豪右,下到普通百姓,都是持币观望,现钱为要。” “这导致了大明货币的流动性不足,通渠堵塞,这百货自然不通,这冬序之凛冽,比朕想的还要严重。”朱祁玉看着通惠河两岸吊着的黑眚,这都快九年了,这吊黑眚的的旗杆,只剩下了旗杆,但是依旧没人拔掉它们。 李宾言所言的冬序,是一种国家状态,不仅仅是经济,还有军事,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 在狭义的经济领域,冬序就是后世的经济危机。 在朱祁玉看来,经济危机是经济活动的一种常见想象,而且在rou眼可见的未来里,长期存在,这是一种社会活动的必然,并不会因为你的社会制度而改变。 确切的说,在朱祁玉这个皇帝的眼中,无论是什么样的理想国或者大同世界里,四时之序,就会如同四季一样周而复始,经济危机也不能幸免。 朱祁玉坐在奉天殿的宝座上,根本看不到冬序之下大明经济的现状。 一出城就看到了。 其实在安排陛下出行的时候,胡濙曾经和于谦商量过,要不要找一点百姓在通惠河上拉动漕船,制造一种繁荣的假象。 这种装门面的做法,遭到了于谦的反对。 不是于谦不懂如何应付巡查,他在地方干了二十五年,巡抚、巡按御史一波接着一波,于谦知道这是一种迎检的规矩。 于谦主要是怕瞒不住陛下。 陛下又不是稽戾王,能被这种伎俩给骗了? 朱祁玉勒着黑马,看着通惠河,眉头紧锁。 通惠河是大明政治的晴雨表,只要通惠河堵塞,那朝中必有jian佞! 从永乐年间迁都起,就是如此。 比如永乐、宣德初,这条河就不会堵塞,但是到了宣德末年,正统年间,这条河堵的一塌湖涂,黑眚这种妖魔鬼怪都出来吓跑了闸夫。 因为京师人口众多,从通州向京师贩卖粮食是门大生意,只要人主昏聩,朝中山头林立,党争不断,这条河就会堵塞,因为有人要赚这个黑心钱。 现在,这条河,成为了大明经济的晴雨表,通州是大明北地货物集散的重中之重。 无论是从密州市舶司还是从津口来的海货、从运河水路来的陆货,都要在通州集散。 这条河不忙碌,那证明大明的经济出现了问题。 坐在千灯琼华辇上的孙太后,打开了车窗,看着策马前行的庶孽皇帝,对着通惠河和于谦反复沟通着什么,心中升起了许多的怪异感。 如果当初坐上皇位的是郕王,而不是她的亲儿子,大明会不会更好? 这个念头稍起,孙太后就惨澹的笑了笑,合上了车窗,转动着手中的佛珠,闭目假寐。 如果当初登基的真的是眼下的陛下,大明也不会更好。 稽戾王初登基的时候,才九岁,主少国疑,张太皇太后还活着,而且是临朝称制。 稽戾王把朕与凡殊,理解成了他是圣天子,不是人,很大程度上是内廷外廷的共同选择。 大明皇帝的权柄实在是太大了,内廷外廷一直认为,应该把权力关在笼子里。 可是…帝制之下,把皇帝关在笼子里,培养成为一个废人,不利于天下,更不利于社稷。 那利于什么?唯独利于内外廷cao持权柄。 君父? 那也要有本事才能当。 时也,命也。 孙太后有时候就在想,陛下为什么不把她杀了,到时候对外就说暴疾而亡,这样一来就永绝后患了。 但有时候她也在想,她不过就是个妇人罢了,她对皇帝能有什么威胁呢?她值得陛下冒着大不孝失德的风险弑母吗? 她没什么能威胁陛下的,命妇的权柄早就交给了汪皇后,她无事一身轻,她的懿旨现今没有任何的效力。 等到稽王朱见深长大了,再反攻倒算? 不说其他,就朱见深本人愿不愿意还得两说。 朱见深不湖涂,当初稽戾王的死,到底是自己作的丢掉了江山,还是当今陛下不顾亲亲之谊,弑君杀兄夺位? 是杀父之仇?还是稽戾王自绝于天? 朱见深这个年纪,已经在读《公德论》了,他想的很明白。 她孙太后只是一个妇人而已,早已经没有了兴风作浪的本事。 陛下带着她一起南下,只不过是为了朝中局势稳定,防患于未然罢了。 朱祁玉策马前行过通州而不入,带着缇骑们奔驰在官道驿路上。 官道驿路上原本络绎不绝的商队,变得稀少了起来,看起来颇为寒酸,人气凋零。 “冬序凛冽,远超朕的预想,我们得加快行程,早日赶到南衙了。”朱祁玉接过了兴安递过来的水壶,目光炯炯的看着南下的路,眼中晦暗不明。 大明的经济体系是十分薄弱的,冬序的危害,的确很大,但是远没到这种地步。 显而易见,势要豪右们并不打算束手就擒,玩起了老套但有效的挟百姓以迫皇帝的把戏。 让大明的情况看起来更糟糕一些,让大明的暴君早日改悔。 改掉那些御制银币、官邸法、农庄法、利柄法、考成法、官绅一体纳粮、钱法、在廷文武百官家卷不得营商、反腐抓贪等等暴政。 还天下万民一个太平盛世! 那时候,万民一定会用最rou麻的方式,来歌颂皇帝的伟大和圣明。 他们眼中的万民,并不包括大明的普通百姓,他们眼中的万民,只有他们自己这些占据了分配地位的rou食者。 那些卑贱的百姓只配被朘剥,只配给大善人们提供优握的物质基础,充当人rou电池罢了。 朱瞻墡,是大明至德亲王,在占据分配地位的rou食者的食物链中,站在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作为大明皇帝的嫡亲王,他一步步走到现在,在去贵州之前,也不过是有我之人,可是贵州之行,他从乌江沿途的码头集散,悟到了利柄论对朝廷的重要,随后在贵州实践了他的理论。 至此,他便是无我之人。 他求的东西并不多,作为嫡皇叔,他想活着,所以他从头到尾敢监国却不敢拿陛下七品通政议政的腰牌,通政议政可以体察民情,参与政务,那代表着陛下所有国策的基础,从大明最广大的百姓利益出发。 当然,他襄王更想做点事,不想被藩禁圈禁在小小的王府之内,一辈子不出门。 朱瞻墡站在朝阳门外,看着车驾远去的身影,站直了身子,挺直了胸膛,大声的说道:“罗长史,走,上任监国!” “锦衣卫右都督骆胜,提携三名缇骑千户,按名单缉拿入北镇抚司。”朱瞻墡走入了讲武堂聚贤阁,首先叫来了锦衣卫右都督骆胜。 永州骆氏,自靖难之后,一直是锦衣卫中重要的一股力量,祖祖辈辈都在锦衣卫当差,官职基本都是锦衣卫指挥使之职。 骆胜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世袭武勋,虽然无爵位,但是官位,自打永乐年间就没变过。 卢忠深受陛下信任,掌管整个锦衣卫内外,那骆胜到底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朱瞻墡交给骆胜的名单是真的,也是假的。 名单之上,不过是养济院贪墨桉的不太重要的经纪买办和一些小门小户,只有一户是算得上势要豪右。 朱瞻墡就是拿这一户试探骆胜,这一户没什么特别的,骆胜的正妻父亲涉及其中罢了。 一面是亲亲之谊,一面是君臣大义,一面是妻子的娘家,一面是大明官办的养济院,骆胜到底是忠于大明忠于陛下,还是忠于自己? 换句话说,朱瞻墡下了饵,就看这骆胜到底咬不咬钩了。 ------题外话------ 求月票,嗷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