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 言情小说 - 庶女生存手册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81

分卷阅读281

    定即使是现在看,也是明智的。

大老爷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神色明显轻松多了。

很多时候,有的道理不是想不通,只是难免会有彷徨与抑郁。就算是大老爷这样久经风霜的官场老手,也未能免俗,还是需要安慰。

“皇上心里在想什么,我也不是猜不到。”就难得地向七娘子露出了一些心底话。“毕竟君臣相得多年,皇上还是能体谅我们做臣子的难处。只是……东宫年纪还小,心思却极深沉,这几年对我们杨家不咸不淡,你爹虑的不是眼前,是皇上身后……否则,又何必考虑和许家的亲事?我们和秦家、许家的联系本来已经够紧密的了,此时却是唯恐不能更紧些!”

七娘子心头一动。

索性就乘着大老爷难得吐露真言,徐徐地问,“小七倒是一直觉得奇怪,我们家想和许家结亲,用意是明显的,可许家又有什么地儿用得着我们杨家,犯得着上赶着把表哥派到江南来吗……”

在立下开疆辟土的大功后,平国公自然与平常贵胄不可同日而语,平国公世子要找个媳妇儿,还用得着巴巴地下江南?京里的权贵人家可是多了去了,未必就只有杨家的五娘子是个矜贵的。许家的做法,实在是惹人疑窦。

大老爷神色也有所触动。

就闭目沉吟了起来。

七娘子也不敢多说什么。

言多必失,今天的这几句话,已经是超越了她应有的见识。

一个深宅大院长大的小姑娘,在内宅的争斗上手段高超,那是她聪明。

但对政治斗争也有心得,就近乎妖异了。

她轻手轻脚地收拾起了书案上的文房四宝,把晾好的信纸逐张整理清楚,才去探看大老爷的神色。

没想到大老爷却是双眼紧闭,发出了微微的鼾声,已是沉沉睡去。

一年辛苦,到了年末,和女儿闲话的时候,到底是露了疲态。

七娘子抿唇一笑,就起身往西里间去为大老爷取薄被。

大老爷长年累月在外偏院居住,西里间论起讲究,倒并不逊色于大太太居住的东里间。

小叶紫檀的桌椅、黄花梨多色玻璃炕罩、雨过天晴贡缎叠浪被整整齐齐地叠放在炕头,里头炕桌上还放了两三张信纸——是大老爷昨晚入睡前没看完的信。

炕桌下就叠放了折枝菊花漳绒小暖被,东次间有地暖,大老爷小睡的时候,盖小暖被已足够软和。

就免不得瞥见了信纸上的几行字。

“关于封家下落……”

七娘子的动作一下顿住了。

她轻轻地回望了一下东里间的动静。

隐约可以听见大老爷微微的鼾声。

索性就在炕上坐了,把一整封信都拿来看。

这是一封京城来信,落款者没有名姓,只有一个字号。

七娘子也没有为大老爷念过这个人的来信。

这就坐实了她的猜测:大老爷私底下自然有更隐秘的消息来源,而有些消息,连子女辈也不会轻易得知。

一整封信,写的都是京城里的琐事,哪家的公侯子弟闯了祸,谁的门生得了提拔……从叙述的日期看,这封信写的是半个多月前的事。

还提及了定国侯府的几件小事,二娘子年前给小侯爷抬举了两个姨娘,一个姨娘是小侯爷成亲前的贴身侍女,还有一个,据说就是二娘子的陪嫁。

七娘子眼前就浮现出小寒的样子……二娘子陪嫁过去的几个侍女,她也就和小寒熟稔些。

又说了权家二少爷得了皇上的赏赐,在香山脚下赐给他一个小小的别庄,等一开年就要动工。还说自从权二少治好了皇上的病,这几年来出入宫闱,圣眷越重……

她翻看了几页,终于看到了提及封锦的一段话。

“关于封家下落,愚弟多方打听,均未获消息。似乎两年前与连太监一晤后便再无消息,两次应试,考生名录也未见此人,茫茫人海,搜索不易,且连太监毕竟身份高贵,也不便打探过细,免得反遭忌讳……”

下头说的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了。

七娘子又匆匆翻阅了一下余下几张信纸,便将它重整好了放回炕桌,自己抱着小暖被回了东里间。

把暖被为大老爷搭上,她才低眸出了小书房,吩咐门房内的小厮儿,“老爷睡着了,茶水留心侍候。”

就唤过董mama来,两人一道进了百芳园,往玉雨轩过去。

董mama一脸的笑,“乞巧没给您添麻烦吧?这丫头要是有什么不对您胃口的地方,您就只管责罚……”

七娘子也就随口敷衍,“懂事的很,过了年,让她接替上元的位置,管着玉雨轩的针线。”

便不再和董mama搭讪,两人默默地自垂阳斋前的甬道,从小门拐进了百芳园。

七娘子一路沉思。

126后账

少了许凤佳,杨家的除夕就有些没滋没味。

敏哥、达哥和弘哥在大房,总有些放不开,祭祖、贴挥春挂桃符,都好似在给大房打工,做得一丝不苟,却也没了过年时的喧嚣热闹。

九哥又已经大了,不复几年前的小儿女态,稳重固然是稳重了,趣味也就跟着少多了。

女儿们连最小的七娘子过年都十四岁了,自然也比不得几年前绕膝时的天真娇憨,个个都有了自己的心思。

就算陪着大太太在堂屋说话,一个两个,得了空闲,也都是若有所思,魂儿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大太太看在眼里,心底就不由叹息起来。

人老了老了,最怕的就是寂寞。

索性就把几个老姨娘都从小花园请来推骨牌,人多也热闹些。

除了三胞胎,最年轻的七姨娘今年也三十往上,在古代已属中年,又都是自家人,几个男孩子也用不着回避。

气氛顿时就热闹多了。

四姨娘虽然见老,但毕竟是多年得宠过来的,在大老爷跟前,总还有三分体面。

又妙语如珠,把大太太捧得眉开眼笑……堂屋的气氛,一下就活跃得多了。

有了七姨娘在眼前,六娘子的笑也多起来。就连大老爷看着一屋热闹,都不免精神大振。

就显出了五娘子和七娘子格外的心不